现代职教体系

  • 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深圳模式”:内涵特征与实施方略

    唐高华;

    高质量发展是各级各类教育的生命线。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深圳模式”是时代环境、深圳特色、深圳职业教育发展基础与使命等多种因素共同催化的产物,正是这些多元生成因素的交织作用,赋予了它鲜明的内涵特征。为了切实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深圳模式”的深化构建,需在深刻审视认知理性与现实理性的双重维度上,精心规划“深圳模式”的策略设计,并围绕“一以贯之”的发展方向、“二元联动”的发展格局、“三层衔接”的统筹规划、“四轮齐驱”的实施举措、“五方共举”的发展力量、“六力并发”的组织机制等方面进行实践路径探寻,从而助力深圳职业教育迈向更高质量、更高水平、更高标准的新阶段,为新时代中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理性思考和现实参照。

    2025年03期 v.15;No.87 1-8+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3K]
    [下载次数: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2 ]
  • 利益相关者视角下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规格探索

    向丽丽;

    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在培养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服务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方面发挥着中流砥柱的作用,对其人才培养规格的明确与优化尤为关键。通过文献研究、政策梳理与实践分析构建了由3个一级指标、10个二级指标、50个具体要素组成的人才培养规格基本模型;为验证此模型,面向职业教育领域专家、企业人员、教师、学生等利益相关者开展问卷调查,确立了由3个一级指标、10个二级指标、40个具体要素组成的人才培养规格指标体系。据此,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建议坚持立德树人,德技兼修;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创新办学体制机制;推进教学改革,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做到守正创新,系统设计。

    2025年03期 v.15;No.87 9-18+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7K]
    [下载次数: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新质生产力视阈下县域经济发展与中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

    闫凡;杨定玉;

    新质生产力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其形成与发展对县域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起积极促进作用。县域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是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新质生产力的提出必然对县域中职人才培养有更高的要求。通过研究新质生产力赋能县域经济发展的内在价值以及县域经济发展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从制度、观念、地域、虹吸效应等方面分析县域经济发展与中职教育人才培养之间的发展瓶颈,并从人才培养层面提出相应的优化策略,为新质生产力视阈下县域经济发展与中职人才培养创新协同提供借鉴和参考。

    2025年03期 v.15;No.87 19-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0K]
    [下载次数: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专业与课程建设

  • 高职院校智慧供应链类专业升级和数字化改造研究与实践——基于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的探索

    王煜洲;

    随着数字经济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高职智慧供应链专业亟待转型升级。立足智慧供应链发展趋势及对人才能力要求,专业升级实施路径可通过构建动态化人才培养体系,构建“技术+场景”融合课程体系,构建基于学习者画像的智能教学资源供给体系,建设“双师三能”师资团队,构建“虚实互补、产教联动”的实践教学生态,建立科研成果反哺教学机制和构建能力导向的质量评价体系,实现“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深度耦合。以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通过重构课程体系、深化产教融合、创新协同机制、优化资源配置等举措,实现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为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可借鉴的实践范式。

    2025年03期 v.15;No.87 27-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1K]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新文科背景下财务管理专业跨学科复合型人才的敏捷培养模式构建

    吴树伸;

    新文科建设代表着一种学科专业交叉融合的趋势,需要打破学科、专业壁垒,进行知识融合、技能融通、创新培养。财务管理专业发展不再局限于传统账务处理与资金管控,而是逐渐向多学科交叉融合的趋势转变。依据敏捷制造理论,提出敏捷培养的概念。探讨财务管理专业在跨学科发展的一带一路、信息技术、数字财会等培养方向背景下,以实现“三融四跨”为目标,即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学科融通,以及财会与外语、法律、软件、数字跨学科融合。探讨财务管理专业复合型人才的敏捷培养的实践路径,以期为高校财务管理教育创新发展提供新思路与实践指导。

    2025年03期 v.15;No.87 35-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7K]
    [下载次数: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新教学标准视域下机电一体化技术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研究——以揭阳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徐其航;郭奕裕;

    在新专业教学标准视域下,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与培养社会发展需要的机电人才密切相关,也与国家制造业转型升级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针对高职机电人才培养方案存在的问题,包括课程体系与产业需求脱节、实践教学体系不完善、师资队伍建设不足及教学资源整合不到位,以新专业教学标准为指导,结合区域产业需求情况和学校客观条件,制定“2+0.5+0.5”分段培养模式。强化产教融合,优化课程体系,突出实践教学环节,实施多元化评价体系。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案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为制造业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提供了可行路径。

    2025年03期 v.15;No.87 44-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4K]
    [下载次数: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德育与素质教育

  • 课程思政视域下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价值意蕴、逻辑机理与实践路径——以汕头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林育青;陈国辉;

    课程思政在塑造学生职业道德、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及适应产业发展需求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基于课程思政视域,以汕头职业技术学院“三段渐进、四方联动、文化融合、全程体验”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模式为范例,探讨高职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价值意蕴、逻辑机理与实践路径。从理论构建与实践应用两个层面,提出优化课程体系、创新教学方式、强化师资队伍建设等具体措施,以期为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提供更具理论深度与实践指导意义的参考。

    2025年03期 v.15;No.87 53-59+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8K]
    [下载次数: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第二个结合”背景下侨批文化的高校教育传承路径探析

    刘一畅;

    “第二个结合”以“又一次思想解放”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飞跃,为高校教育传承侨批文化提供了基本遵循。从理论特质和实践成果分析了以“第二个结合”传承发展侨批文化的逻辑前提,阐述了“第二个结合”背景下侨批文化在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和道德观上的价值内涵及教育意义,并提出了侨批文化的高校教育传承路径,有利于促进侨批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2025年03期 v.15;No.87 60-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9K]
    [下载次数: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数字产品设计实践”课程的党建思政元素融入研究

    彭堉斌;廖华丽;佘薇薇;林行;

    在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当下,以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数字产品设计实践”课程为切入点,深入开展党建思政元素融入课程的实践教改探索。根据当前课程思政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基于专业特征的课程思政方案设计,提出在课程技能实训环节自然融入党建思政内容的实操性办法,即以“党建思政宣传平台建设”“党建思政学习互动平台开发”和“综合项目实践”三层递进式教学模块作为实践路径,切实提高课程思政教学质量,形成可观测、可量化、可复制的课程思政实践范式。

    2025年03期 v.15;No.87 67-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3K]
    [下载次数: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教育教学研究

  • 职业院校数字教材建设的困境纾解及实践探索

    竟玉梅;

    作为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的关键载体与未来方向,数字教材在职业院校的推广面临标准缺位、共享不足、评价滞后、产教融合不深及数据安全隐忧等核心困境。纾解此困局,亟需构建系统性建设机制:国家层面应研制职业教育数字教材标准体系,构筑资源共享平台;开发主体须强化质量监管,筑牢安全与规范防线;为彰显职教特色,应创新校企协同开发模式,构建“岗课赛证”融通的内容体系,设计突出实践性与互动性的学训评一体化方案。职业院校数字教材建设的核心路径包括构建多方协同联动的开发机制以整合资源,创设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多元学习支持机制以提升效能,建立持续迭代优化的长效更新机制以保障活力。

    2025年03期 v.15;No.87 75-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4K]
    [下载次数: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近三十年教育家精神研究现状与未来趋势——基于CiteSpace的可视化图谱分析

    付娟;许彤萱;

    教育家精神是中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家精神是建设高质量教师队伍的核心驱动力,是赋能教师专业成长的精神引擎,是中国教育现代化发展和教育强国建设新征程的实践内核。基于1995年至2024年CSSCI来源期刊与北大中文核心期刊的文献数据,聚焦“教育家精神”这一主题,借助CiteSpace文献计量工具及CNKI可视化功能,对文献时序、作者与机构、学科分布、研究热点和趋势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表明:国家政策方针和国家领导人重要讲话对教育家精神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引作用;弘扬教育家精神研究涉及主题范围广泛,涵盖教育强国、教师教育、教师队伍建设、职业教育等;研究核心作者间合作程度有待加强;教育家精神与新质生产力等跨学科主题的共生研究将成为新的热点话题。

    2025年03期 v.15;No.87 83-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00K]
    [下载次数: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新双高”建设背景下现场工程师培养评价体系的建构与实践

    曾鹏;郭瑾;吴利清;张梓;

    在“新双高”建设的大环境下,实施职业教育现场工程师人才培养,构建和实施现场工程师的培养评价体系,是人才培养全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通过分析现场工程师的职业定位与培养现状,提出现场工程师人才发展的技术技能与实践能力、工匠精神与职业素养等四项重要需求。在此基础上,提出从明确评价体系的构建原则、确立AHP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构建产教融合下多维度实践评价体系、优化评价体系的价值导向和构建方法四个方面推进现场工程师培养评价体系的建构与实践。

    2025年03期 v.15;No.87 93-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8K]
    [下载次数: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高职“新质造价人才”学业增值评价的理论逻辑、构建机理与实践路径

    贺张毅;

    在新质生产力的驱动下,职业教育评价体系正面临深刻变革。从科技创新、跨界融合与绿色发展的视角,研究阐释了高职工程造价人才所需的复合能力要求,并通过解析教育“新场景、新技术、新链接、新生态”四维框架,阐明“新质造价人才”学业增值评价的理论逻辑。通过构建动态适应、多元评估、智慧教育与持续反馈的评价机制,形成以能力为导向的学业增值评价体系。实证研究验证了该体系能有效对接产业转型需求,促进从知识本位向能力本位的转化。研究最终提出精准化评价、智能化测评、协同化探索与长效化发展的实践路径,为培养兼具专业能力与职业素养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提供理论支撑。

    2025年03期 v.15;No.87 100-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9K]
    [下载次数: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