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孙庆春;
在“粤菜师傅”工程推动下,高职烹饪类专业产教融合形成了多元主体参与的格局。基于社会网络分析发现,当前产教融合呈现出“政府驱动—院校连接—企业选择”的结构特征:资源与权力集中于上游;院校虽居网络中心,却在校企合作中缺乏话语权;政府资源单向输出,乡村与学生被边缘化;标准化教学脱离火候、味觉等情境性技艺,导致传承“有技无魂”。为此,应构建“标准—情境”双轨课程体系,打造“分布式—共享型”治理共同体,建立“一方评价、多方承认”的协同评价机制,重塑“技艺—地方”认同机制;同时推动制度调适、网络重构与知识再生的协同变革,实现产教融合从“技能输送”向“文化共生”转型。
2025年05期 v.15;No.89 16-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23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郭文静;
在新质生产力与高等职业教育双重视域下,以跨境电子商务专业为研究对象,构建“技术—价值—情境”三维耦合框架,通过两轮德尔菲法专家咨询确立指标体系,并结合层次分析法(AHP)对各维度权重进行量化。结果显示,“技术嵌入”是能力基础,“价值引领”是育人核心,“情境支撑”是实践载体,三者共同构成协同育人的闭环。基于样本院校的实证研究发现,不同院校在共性框架下呈现出“区域适配、特色发展”的差异化路径。研究提出强化顶层设计、深化产教融合、构建跨学科团队与完善多元评价等实施策略,为高职专业课程思政提供可复制、可评估的理论模型与实践范式,助力高职院校跨境电子商务专业实现人才培养高质量发展的目标。
2025年05期 v.15;No.89 24-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62K] [下载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王腊姣;
以汕头职业技术学院篮球课程为对象,运用问卷调查、课堂观察、访谈及数据分析等方法,对比传统教学与人工智能辅助教学的差异,探究人工智能技术对体育课程革新的影响。结果显示,人工智能技术显著提升了学生篮球技能的掌握效率与课堂参与度,但在技术适配性、教师培训等方面存在挑战。研究结果可为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智能化改革提供理论参考与实践建议。
2025年05期 v.15;No.89 33-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5K] [下载次数: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任玲;
智能化、数字化、网联化等新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岗位职能和技能要求发生了显著变化。探讨智改数联时代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提出打造产教融合新生态,构建“工学研创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建立“岗课赛证”融通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开发项目式课程资源;打造“双师”结构教学团队,推进基于现场真实工作场景的实践教学模式;突出全程多维立体评价体系,推进教学评价制度改革。通过这些策略,可以有效提升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适应智改数联时代企业所需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2025年05期 v.15;No.89 41-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1K] [下载次数: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